前兩天跟研究所的同學Sara聊起,1994年我們在巴塞隆納誤闖私人墓園Fossar de la Pedrera,差點被警衛送警局的趣事。
![]() |
Scarpa 布理翁墓園的細緻凝土 |
當年助教帶著魯汶大學研究所30幾個學生一行人,到巴塞隆納進行8天戶外教學,朝聖了Barcelona所有高第作品與知名的建築。
一日傍晚,遊覽車經過一處私人墓園,看起來像是某個厲害建築師的設計,於是我們一群人就進去參觀。正當我們興高彩烈地拍照,拍到的忘我境界,忽然間兇惡的墓園警衛出現了!
「這是私人墓園,你們擅闖私人財產,必須立刻離開。但是離開前,所有的人必須把相機裡面的膠卷全部交出,此私人財產的影像不可外流。否則移送法辦!」
全團只有來自玻利維亞的Sara會說西班牙文,經溝通後,當下大家還真的很怕被送去警局,所以都乖乖地交出底片。
![]() |
巴塞隆納Fossar de la Pedrera墓園的景觀 |
我實在很不甘願將拍了那麼多漂亮的照片的膠卷,交出去!
尤其是他說不可流出的,我更想要…(嘿…嘿…)
所以,當同學魚貫地交出底片時,我躲在最後面,當膠卷從相機取出時,我就來個「狸貓換太子」,把一個全新空白、沒用過的幻燈片膠卷交給警衛。
就這樣,我成了全班唯一一個擁有那個私人墓園幻燈片影像的學生。(我們班的女英雄啦!)
當然,現在網路流通時代,該墓園的影像已不神秘。但是這幾天我找出當時私藏的幻燈片,我還是有點沾沾自喜!
![]() |
巴塞隆納Fossar de la Pedrera墓園的圓弧的小穹蒼造型 |
到底是什麼樣的風格的墓園,會吸引我們”犯罪”闖進去呢?
因為當時我們誤以為那也是義大利建築詩人卡羅·斯卡帕(Carlo Scarpa)的作品!
巴塞隆納的Fossar de la pedrera墓園的設計風格,圓弧的小穹蒼造型,如東方園林的迴遊式遊園動線設計,與Carlo Scarpa的布理翁墓園(Tomba Brion,
San Vito d'Altivole, Italia, 1974-1978)真的很像!
威尼斯的建築教授Carlo Scarpa兼具古典傳統與現代建築語彙的設計哲學,如手工藝般精雕細琢自然材料,也讓設計Fossar de la pedrera墓園的後進建築師: Beth Galí,
Marius Quintana 與 Pere Casajoana向他致意,進而效仿他的風格。
我從大學時代就深深為Carlo Scarpa的設計風格著迷!
Scarpa深受材料、景觀、威尼斯歷史文化的影響,兼具日本禪風思維,他的設計融合建築物設計、景觀、花園,比例、線條、以及他對材料美感的想像,完全在他的筆下展現。
造訪過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鄉、義大利歌劇之城維洛那(Verona) 的朋友,一定不會錯過Carlo Scarpa設計的古堡博物館(Museo civico di Castelvecchio,
Verona, Italia, 1956–1964)。
古堡博物館(Museo civico di Castelvecchio) 庭園 |
古堡博物館的古蹟修復,完全呈現Scarpa的工藝基爾特精神,他幾乎將建築設計當成如珠寶設計的精工手工藝,細細雕琢!
古堡博物館位於同名的中世紀城堡Castelvecchio 中,城堡緊鄰環繞老城區的阿迪傑河(Riva dell'Adige),並有一座橋通往對岸。
Castelvecchio老城堡的歷史相當複雜。部分城牆是古羅馬時期,14世紀的統治者斯卡利格爾王朝(Scaliger dynasty)在原有基礎上興建Castelvecchio城堡,成為最重要的軍事建築。
隨著維洛那成為威尼斯共和國的一部分,18世紀該城堡被改建為威尼斯陸軍學院。拿破崙戰爭期間,維洛那城堡遭到了法國軍隊嚴重破壞,拿破崙甚至曾想住在該處。1925年Castelvecchio變成古堡博物館,展出許多具有藝術價值的珍貴藏品。
古堡博物館緊鄰阿迪傑河(Riva dell'Adige),有座橋通往對岸 |
隨著維洛那成為威尼斯共和國的一部分,18世紀該城堡被改建為威尼斯陸軍學院。拿破崙戰爭期間,維洛那城堡遭到了法國軍隊嚴重破壞,拿破崙甚至曾想住在該處。1925年Castelvecchio變成古堡博物館,展出許多具有藝術價值的珍貴藏品。
在1956年到1973年間, Scarpa的設計修復計畫中,重新調整了外立面和內部的展覽廳,讓詩意的混凝土與鋼鐵與自然材料,成為串聯、整理舊空間序列的新時代語彙。
Scarpa用他獨特的建築語言,改變了原先單調的展品陳列方式,從入口、臺階、窗戶、展品位置等細節的設計與調整,局部增加小吊橋、廊道、樓梯,使展覽動線更為流暢。
古堡博物館詩意的鑄鐵樓梯新元素 |
![]() |
古堡博物館新舊語彙的交錯串聯 |
古堡博物館鑄鐵線條 |
古堡博物館光影效果 |
他運用細緻的混凝土工法,回溯羅馬人祖先在古羅馬時代就發明了混凝土的智慧;他的鑄鐵格柵的線條,令人想起受英國美術工藝運動影響,而後各種因應工業時代所出現的新藝術設計,包括高第的新藝術格柵、奧地利分離派、萊特的鑲嵌玻璃、葛拉斯哥學派Mackintosh…等的鐵格柵藝術。
Scarpa用混凝土與鋼鐵的原始質感,以詩意手法呈現的光影與框景之美,令人摒息!
古堡博物館框景效果 |
1978年,Scarpa在日本仙台不慎從混凝土階梯跌落,醫院救治十天後傷重過世。隨後葬於他設計的布理翁墓園中的室外一角落,並採中世紀騎士風格用亞麻布包裹以立姿安葬。
在他喜愛的地點日本(風格)、他喜愛的材料(混凝土階梯)上,受傷、過世!
沉睡在自己親手設計的墓園中….這樣令人滿意的人生樂章休止符,應該是許多建築師心所嚮往的圓滿吧!
20多年後回想起這段小插曲與大師的風範,至少教主我,是很羨慕大師這樣的謝幕曲呢! ^_^
![]() |
Scarpa長眠的布理翁墓園的如畫景緻 |
圖片來源僅作為個人紀錄,非商業用途
若有版權疑慮請連絡告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