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eckx教授講述都市理論的都市型態學(morphology),提到在古城的都市紋理中如何做都市設計的方法。尤其當他在課堂上提到一位我一直很喜歡的義大利畫家,卡那雷多(Antonio Canaletto,1697 ~ 1768),更讓我驚喜不已!
Loeckx老師提到卡那雷多在18世紀描繪威尼斯風景的方式,他的幻想風景畫作,畫面會讓你第一眼就認出是威尼斯!但如果你仔細雕琢,卻會發現他筆下畫的威尼斯場景,有時候其實並不存在。
大師帶有想像、又帶有真實的構圖方法,不僅只是模仿過去的建築樣式、城市生活的樣態,他賦予畫中帶有新的創意、新的建築設計元素,並跟既有的街道景觀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方法論,被稱作Anology”類比”的都市設計方法,給1980年代流行的老城都市設計理論,很多的靈感!
難怪大學時代,當我第一次看到看卡那雷多的畫,就被吸引著!
原來他的畫跟建築以及都市設計有這麼多的淵源,看樣子我就是註定要走建築與都市設計的路!
我非常喜歡Loeckx教授的課,當然後來Loeckx老師也成為我的畢業論文指導教授!這真是人生的莫非定律,都註定好了!
卡那雷多(Antonio Canaletto)是誰?
![]() |
《聖馬可廣場》 |
卡那雷托是18世紀威尼斯風景畫派的大師,也是偉大的光學攝影畫家。他對於風景畫的掌握,並寫實描述當時節慶的民俗活動,成為歷史、考古以及建築學者研究當時文化的重要資源。
當時威尼斯有一批天才舞台布景畫家,他們畫筆下刻劃的迷人威尼斯風景,形成重要的威尼斯畫派,這些畫作至今仍是威尼斯風景相關周邊商品與海報的最愛。
![]() |
聖馬可廣場實景 |
然而卡那雷多作品為什麼能脫穎而出,特別受到重視?
因為大師在畫作中「創造的現實」,成為當時義大利洛可可隨心所欲幻想風格的繼承者,也是啟蒙時期理性和新光學者的實踐者。什麼叫做「創造的現實」?
指的就是他著名的水都幻想風景畫!
畫面會讓你第一眼就認出是威尼斯,但是踏遍威尼斯,你絕對找不到那個你以為的場景的角度!
比對之下,你會發現他”虛構”或是說用電影蒙太奇拼貼手法(collage)的場景,如舞台設計一般天衣無縫地以假亂真!
這手法真的很高明!
卡那雷多好像在考大家的眼力!
![]() |
《幻想畫:在聖喬治教堂和里亞托橋 》 |
《幻想畫:在聖喬治教堂和里亞托橋》是這幅新奇又富有想像力幻想畫,就是一個很好說明例子。
畫面主要場景是大運河上著名的大理石橋--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附近。大家熟悉的里阿爾托橋,是威尼斯四座橫跨大運河的橋樑之一,也是最古老的一座。里阿爾托橋屬於文藝復興風格,也被稱為「白色巨象」,兩旁是市場及餐廳。
![]() |
里阿爾托橋實景 |
![]() |
聖喬吉歐.瑪吉歐雷教堂 實景 |
聖喬吉歐.瑪吉歐雷教堂是威尼斯最珍貴的教堂之一,屬於伯尼狄克教團的教堂。
由於伯尼狄克的僧侶喜歡孤立隔絕,所以大教堂和修道院就建在潟湖中的聖喬吉歐.瑪吉歐雷小島(San Giorgio Maggiore Island)上。我們常在電影、風景畫與照片中,可以清楚看見大教堂和修道院的畫面。
![]() |
聖喬吉歐.瑪吉歐雷島實景 |
![]() |
聖喬吉歐.瑪吉歐雷教堂與里阿爾托橋,兩者相距約有一公里 |
另一幅更挑戰威尼斯居民記憶的,就是《幻想畫:通往宮殿中庭的柱廊》!
![]() |
《幻想畫:通往宮殿中庭的柱廊》 |
![]() |
黃金宮實景,威尼斯哥德式風格,外觀是拜占庭式建築式樣 |
大師心中一定暗自不服氣…(大師OS: 說我沒創造力,那就太小看我了!)
果然,卡那雷多在這幅畫幾乎竭盡所能地發揮「創造性」創意,但又同時保有地誌畫家的真實記錄性。
畫中的黃金宮的建築風格原本是威尼斯哥德式風格,外觀具有拜占庭式建築式樣。大師在這幅畫描繪的是宮殿中庭的場景,比對現況實景,有中庭樓梯、柱廊,但是實景的尖拱的牆面與長矩形開窗的立面,在畫面中大部分卻被古典化建築式樣細節取代。
![]() |
黃金宮中庭樓梯、柱廊實景 |
![]() |
黃金宮中庭樓梯、柱廊實景(天花沒有挑空) |
更讓我想到我剛在倫敦看的悲慘世界與歌劇魅影音樂劇,舞台劇的場景設計不就是這麼一回事?
把主要特色抓出,在有限的空間重新組合場景,並兼具構圖的美感與比例!
難怪我的老師與許多研究都市型態學(morphology)老城都市設計理論的名家,都很推崇卡那雷托的作品!
卡那雷托的畫設計絕妙無比,而且不斷想點子引人入勝。除了優美細緻的風景描繪,畫中的人物、活動表情、衣著服飾、光影表現、策略性的戲劇構圖,更是值得細細品味。所以他的畫作雖然重複地描繪威尼斯,卻幅幅精彩,百看不厭。
卡那雷多筆下的水都幻象,貌似真實,但逼真又虛幻!
下次你如果漫步在繁華的威尼斯,除了俯拾皆是的外故事,也可以拿著一張大師的畫作,來玩一下「卡那雷多來找碴」的遊戲!
看看那一張畫作到底是真的、還是「山寨」版的威尼斯?!
看看大師到底選用那些代表威尼斯的元素,巧妙地加以組合,創造出毫無”違和感”的舞台幻象呢!
![]() |
《聖母升天節禮舟回港》,1729–32 |
圖片來源僅作為個人紀錄,非商業用途
若有版權疑慮請連絡告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