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與神同行】:波提且利的《地獄》狂想曲

近日當紅上映的韓國奇幻電影《與神同行》,讓大家對陰間使者的故事產生濃厚興趣。劇情描述英勇救人的消防員在火場救災中,因搶救一名小女孩而意外身亡,死後在三名陰間使者的引領護送下,前往陰間接受7大地獄審判的故事。

死後的世界是如何?
東西方許多神話、畫作、文學都用充滿想像力的方式描述,當然其中也暴露當時人類心中對於未知命運的懼怕!
這讓我想起2016年朗·霍華執導的電影《地獄》(Inferno),電影的故事就從波提且利的《地獄圖》展開。
電影《與神同行》、《地獄》的海報
電影《地獄》改編自丹·布朗2013年同名小說,是《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系列電影的續集。我非常喜愛這一系列電影,因為從中總是可以看到許多繪畫、雕刻與建築的故事,藝術、文學、博物館、城市文化的關聯性真是無所不在。

電影故事的主角是波提且利的《地獄圖》,目前被珍藏在梵蒂岡圖書館 (Vatican Library)。波提且利根據但丁的名著的文學巨作《神曲》中《地獄》篇,一共繪製了102幅畫作,被收藏在不同的博物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一幅《地獄圖》(the Map of Hell)
波提且利《地獄圖inferno
畫面中描繪的地獄空間像是一個大漏斗,中心點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的九層地獄。越下層的靈魂罪惡越深重,地心就是魔王撒旦的所在,掌握漏斗頂端。地獄的大門敞開後放出撒旦和群魔,地獄魔鬼以可怕、幻想的形象,湧進世界末日和最後審判將至的腐敗世界!

有趣的是東方與西方對於地獄都有描述,牛頭馬面的牛鬼蛇神,似乎是對地獄群魔型想描繪的共通想像。
波提且利《威吉爾與但丁在第八層地獄》(細部)的牛頭馬面,藏於烏菲茲美術館
中世紀因黑死病大流行,人類對於莫名死因產生恐懼、迷信的心理,訴諸於許多文學與藝術,因而使中世紀出現一些描繪地獄世界的名畫,例如: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的鎮館之寶《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就是波希在15世紀在首次畫出人類心中的幻象與潛意識中的懼怕。

波提且利的畫作題材,從中世紀佛羅倫斯詩人但丁的《神曲》而來,將文字中的想像空間用藝術的語言描繪出來,使沒有閱讀能力的人也能從中獲得警世寓意的感召,也點出了波提且利繪畫中神性的一面。
《但丁像》,波提切利
但丁是誰?

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是13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先驅,被認為是意大利最傑出的詩人,也是西方最傑出的詩人、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他與佩脫拉克、薄伽丘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巨星」,也稱為「文壇三傑」。是現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 但丁因政治立場不同而遭終身流放,不得回到家鄉佛羅倫斯,最後客死他鄉義大利東北部拉韋納。

但丁在被放逐時以寫作解鄉愁,並將一生的恩人仇人都寫入史詩《神曲》中。聞名至今的《神曲》(La Divina Commedia)描述但丁在地獄(Inferno)、煉獄(Purgatorio)及天堂(Paradiso遊歷的經過,他揶揄嘲笑教皇,將一生單思的戀人碧翠絲(Beatrice)寫成天堂的仙女。
《但丁與貝特麗絲的初會》,西蒙·所羅門所繪
其實但丁的《神曲》詩篇中夾雜著詩人的浪漫情愫。

但丁在九歲時認識一名叫碧翠絲(Beatrice)的小女孩,這位美女在25歲就消香玉殞。她是但丁畢生的心上人、他的謬思女神,因此在《神曲》中碧翠絲化身為仙女,但丁在迷途惶恐中,遇到碧翠絲派來的古羅馬詩人威吉爾。威吉爾救了他,並帶他去遊地獄、煉獄和天堂。藉著仙女的力量引領,但丁最後從煉獄進入天堂。

為什麼但丁心目中的地獄是漏斗型?
是因為漏斗型的溜滑梯空間,會產生不可抗力的地心吸引力,正猶如墜入萬丈深淵,完全符合人心中的想像力嗎?

根據描述上帝雷殛撒旦的時候,撒旦從天上摔到地上,將地面跌成一個深廣的漏斗,那就是地獄。漏斗中的土從另一邊擠出、堆積成山,就成了煉獄的形狀。
地獄分成九層,住著生前犯有重罪的人。神曲中的但丁走進地獄的邊緣,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充滿呻吟聲的平原,有許多平庸、自私、卑怯的人,正被蜜蜂和昆蟲叮刺痛苦著。之後但丁上了小舟,渡過冥界河走入地獄深處。地獄的靈魂依生前罪孽之輕重,被安排在九個不同層中受罰。漏斗底端的地心,就是撒旦的所在。
波提且利《地獄圖inferno(細部)
波提且利《地獄圖inferno》魔王(細部)
然而,我覺得但丁與波提且利的想像力,還可能受另一種更古老傳說的影響。

據傳,地獄的概念同時出現在古代東方印度和西方西亞,這個很有趣的巧合,可能是因為地獄概念的最初來源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伊朗高原。
早在公元前1800年古波斯的拜火教就有這樣的描述:末日審判有一個大火坑,好人在那裡被牛奶和蜂蜜澆灌,而壞人則被融化的金屬溶液澆灌。有人認為這是東西方所有地獄觀念的共同起源,研究古波斯宗教的學者也持此觀點,後來從伊斯蘭教延伸出地獄的9層傳說。
大馬士革清真寺
這讓我恍然大悟,為什麼大馬士革清真寺的造型,就是如同傳說中煉獄的上螺旋式的量體。
大馬士革清真寺建於西元705年倭馬亞朝時期,是伊斯蘭世界的經典建築之一,是世界清真寺的建築範本。從這樣的傳說來推演,的確不難理解古波斯人為何選擇這樣的造型建造他們心中的神聖空間。

伊斯蘭的觀星台也是上螺旋式的造型,象徵著古人欲觀察星象最終可攀登宇宙天體(天堂)。所以,相反境界的地獄,當然是完全顛倒的倒漏斗式的下螺旋式。

12世紀開始,透過航海貿易與海上的威尼斯人的穿梭,使當時義大利的商業城邦與中亞地區交易頻繁,原波斯帝國與阿拉伯世界地區的古文化,自然流傳而入。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文人,將這些異國傳說加入文學中,自然激發出更多的創意火花。
古根漢美術館
倒漏斗式的下螺旋式空間,也讓我想到一棟經典的現代建築: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

我為何這說?

美國之光建築大師萊特(Wright ,Frank Lloyd)的古根漢美術館,如蛋捲冰淇淋的造型,因而成為紐約的重要地標。
有一說其圓形造型靈感來自於康定斯基的抽象畫《圓舞曲》,因為古根漢先生的藝術收藏,就是以現代抽象藝術為主。
康定斯基,《圓舞曲》
事實上,萊特的靈感還來自於他自己在1925年曾經發展的一個天象館設計案(Gordon strong)的草圖,一個科幻設計,類似古代的觀星台(ziggurat),是崇拜自然的朝聖喜悅的古老造型。
天象館草圖Gordon Strong Automobile
萊特進行古根漢美術館設計時,就將天象館逐漸向上縮小的車道螺旋形外翻,變成內部迴轉螺旋的畫廊,後來被美化稱為「未間斷的波」。其兼具現代藝術雕塑性與現代建築幾何量體的造型,成為一直不斷被討論與放仿效的設計話題。

萊特希望觀賞藝術品的訪客搭電梯到最上層,然後再從螺旋極緩的斜坡道上一路逛下來,美術作品沿坡道陳列,的確是別出心裁地設計,讓觀賞者從各種高度隨時看到許多奇異的室內景象。但是從上大下小的漏斗型空間,從上往下走的螺旋型動線,不是也很像波提且利《地獄圖》的動線?
古根漢美術館
萊特心中是不是還藏有其他的想法?

多情的萊特,在情婦梅瑪意外被火燒死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其實他長期看心理醫生 (雖然他還是繼續多情…Ha!)。後來他透過繪畫抽象畫的療癒效果,抒發續許多心中的壓力,也間接促使他生涯後產生更多新的創作風格。他的許多家具、家飾、地毯的設計,都有圓形的元素。
東塔里耶森(Talies),萊特現代抽象畫的地毯設計
我不知道像古根漢美術館這樣的倒漏斗圓形的量體設計,酷似波提且利的《地獄圖》的翻模設計,是不是潛藏著萊特內心的深恐懼?
對於多年前情婦被燒死的不安與尋求救贖的渴望?
既然中世紀的藝術家會作這樣的抒發,我相信現代的藝術家與建築師亦然!

此舉古今皆是吧!
波提且利《威吉爾與但丁在第八層地獄》(細部),藏於烏菲茲美術館
但丁在《神曲》中有碧翠絲與詩人威吉爾的守護,最終才能達到天堂。或許大家也期待在未知的未來自己也能獲得這樣的依靠,如同韓片《與神同行》中引領護送的陰間使者,有人協助辯護,所以才有這樣的創作奇想。
我相信那些藝術家與建築師,一定非常欣賞陰間使者這樣角色的想像力!
古根漢美術館的圓弧形坡道

圖片來源: Wikipedia & 網路 (海報作品的版權可能屬於電影的發行者、電影的出品方或者海報設計者)
圖片來源僅作為個人紀錄,非商業用途
若有版權疑慮請連絡告知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