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丹麥女孩】柔和灰藍色的魅力:北歐的「沉默之詩」

我的女性朋跟我說,電影丹麥女孩中男扮女的艾迪˙瑞德曼,嬌媚演出有時勝過我們,比我們還有女人味!
身為女生的教主,聽了超級不服氣!
決定進電影院瞧瞧(去踢館歐!)
丹麥女孩劇照,2015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艾迪瑞德曼()飾演莉莉

影片一開始,畫面光色的靜謐美學,就征服了我!
陽光從帶點灰藍綠色的濃郁雲層穿出,灑在斯堪地那維亞的峽灣海面上,那種北歐特有光色吸引了我,讓我憶起曾經去過的北歐森林、峽灣、小鎮光影與靜謐的北歐純淨美學

一幕幕如畫構圖的電影場景,帶有特殊柔和灰藍色調的哥本哈根藍,與斯堪地那維亞光色與溫度
教主承認《丹麥女孩》充滿魅力的畫面空間,比我有女人味!
《丹麥女孩》電影片頭場景
北歐因為緯度高,太陽光照射的角度傾斜,再加上北海與接近極地的氣流變化,海面光色常帶著柔和的藍灰色,完全不同於地中海的蔚藍海色。

靜謐的光色、低彩度的中性色彩、精靈般的迷霧森林色彩,形塑出北歐清新脫俗的純淨自然美學。我們常見的丹麥皇家高本哈根瓷器,呈現北國冰雪反射出帶有冷藍色的潔淨色彩,與峽灣地形的多變天候映照水光,呈現出迷濛鬱謐的暖灰系色調。
丹麥皇家高本哈根瓷器
執導過《王者之聲》、《悲慘世界》的奧斯卡導演湯姆霍伯曾說,他在《丹麥女孩》的場景氣氛、空間構圖、色彩與服裝設計中,想向一位丹麥畫家哈莫修伊(Vilhelm Hammershøi, 18641916)致意。
《丹麥女孩》埃恩納與葛蕾塔畫家夫妻哥本哈根的自宅畫室場景
因此,教主今天想介紹這位特別神秘的丹麥畫家哈莫修伊(Vilhelm Hammershøi)
從他的北歐美學,來談談《丹麥女孩》這部電影的色調、構圖與光色
哈莫修伊給整部電影的美術設計許多美學靈感,充滿靜謐中的淡淡哀傷,也道出丹麥女孩故事的基本調性。
哈莫修伊《年輕女孩背影的室內畫
哈莫修伊與法國印象派同時代,其畫風介於傳統與現代之間,以北歐風景特有的灰階色調,描繪其帶著空靈靜謐神秘感的畫作。印象派大師雷諾瓦非常讚揚他捕捉光與幽靜的風格

後人認他是位難以捉摸的畫家,因為大師臨終前銷毀了所有的信件,也未留下任何日記可供追溯,被描述成一位羞怯、隱匿的人物。
因為這種如隱士般的深秘色彩,吸引許多粉絲熱愛他神秘、詭譎的出色畫風。許多人認為他的畫作如一首首沉默之詩
在倫敦、紐約、東京與哥本哈根曾辦過特展,巴黎奧賽美術館也收藏他的畫作。1997年丹麥曾以他的畫作,發行郵票。許多導演更是他的超級粉絲,願做哈莫修依的美學繼承人,多部電影的美術設計都以他的作品為謬思。
哈莫修伊《陽光下飛舞的灰塵》,1997年丹麥郵票
「沉默之詩」經常是他畫展的名稱,非常契合《丹麥女孩》導演想呈現的味道!
電影中,主角夫妻埃恩納與葛蕾塔在哥本哈根的自宅畫室,場景擺設構想就是從哈莫修伊這一幅畫Bredgade25來的。該住宅室內佈景設計素淨無贅餘,灰藍光色的雪白牆壁,使得油畫、裝飾和傢俱如浮雕顯現。 
哈莫修伊《Bredgade25號》();《丹麥女孩》電影畫室場景() 
哈莫修伊的靜謐筆觸,展現與眾不同的光之藝術
靜謐氣氛的窗、門、無人的通道、起居室以及人的背影(剪影),柔和的灰藍色調,串接整部電影中主角夫婦在丹麥生活的畫面。

大師擅用人的背影(剪影)與空間光線訴說故事,以人物的肢體動作傳達情節感情,彷彿是室內空間的靈魂。

這樣的構圖手法在電影中,一直出現。例如:電影中男扮女的莉莉在家哭泣的一幕,讓人想起哈莫修伊畫的《室內的女人》。白色的背景凸顯了人體姿態的所有細節,低頭的女人與灰藍色空間色調,悠悠地說出了莉莉心中哀傷的表情。
《丹麥女孩》莉莉哭泣的一幕
哈莫修伊《室內的女人》
電影中男主角衣著的設計,更是呼應畫作《年輕男子在閱讀的室內畫》的服飾時尚。灰黑色的西裝,拘謹的高硬領白襯衫,光潔整齊的西裝頭,如出一轍。
哈莫修伊《年輕男子在閱讀的室內畫》
《丹麥女孩》男主角埃恩納的服裝造型
具有穿透力的光線、白牆對光影的折射、突出的靜物、與環境融為平面的人像等,是哈莫修伊「沉默之詩」抒情敘事的精髓。

這種沉靜的美感,讓人聯想起十七世紀荷蘭大師維梅爾的畫作。兩人的風格都呈現出,室內空間被看不見的力量穿透,人物的靈魂情感暗自飄盪在看似靜態的構圖中。
也可看出二位大師以各自國家特有的光色與色調,表達不同的幽靜之美。 
哈莫修伊《插花的女人()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有雷同的靜謐畫風
電影中男主角一直醉心描繪的這五棵樹,就是他心中永恆的家鄉風景。當片尾出現一模一樣的真實風景,非常扣人心弦。
畫面讓我想到哈莫修伊筆下的自然景觀。風景畫》中的樹型與枝幹,說明導演忠實呈現斯堪地那維亞特有的地景風貌。
男主角描繪的五棵樹,與真實風景
哈莫修伊《風景畫
片尾這一幕,讓我覺得美得說不出話來!

女主角葛蕾塔與男主角兒時好友漢斯,站在帶著粉藍綠色調的天空下,俯瞰斯堪地那維亞的水光,好像目送逝去的丈夫飄向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教主覺得這股虛無飄渺的空靈氛圍,帶有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幻化成泡泡的美感。好像在說小美人魚與艾格納,都勇敢追求另一個原本自己不屬於的人生。

視覺上,我感受到好大的震撼!
《丹麥女孩》片尾場景
畫面中的天空比例、雲朵的光色、地形的起伏與色調,與大師的兩幅畫海邊》、《樹林地景》好呼應。
哈莫修伊《海邊
哈莫修伊《樹林地景》
畫面讓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種觸動,彷彿看見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這種平靜感動畫面,不禁讓我想起在北歐曾遇見的最美麗的森林墓園,世界文化遺產Skogskyrkogården墓園。美麗而寧靜的環境,猶如天堂花園,低垂的天空線與地形緩緩起伏的地景,讓人心情舒適平和,這種融入自然的北歐美學在《丹麥女孩》電影中更可深刻體會。

繪畫與電影的敘事影像有共同點,二者都是在畫框內發揮無窮變化的構圖,以不同層次的光、影說故事。從電影看畫,也從畫閱讀電影,可更容易感受美學的深度與層次。

或許有些人對於《丹麥女孩》的電影題材並不感興趣,但是從了解北歐美學的角度欣賞本片,教主覺得這部入圍美術設計獎電影,真的是很好的入門。
 最美麗的森林墓園,世界文化遺產Skogskyrkogården墓園

圖片來源: Wikipedia & 網路&教主攝影&其他
http://www.radiotimes.com/offers/travel/news/2016-02-22/explore-the-copenhagen-of-eddie-redmaynes-danish-girl

圖片來源僅作為個人紀錄,非商業用途
若有版權疑慮請連絡告知

延伸閱讀
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維梅爾偵探學 : 另一種看畫的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