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常玉靜物裡的畫中乾坤】: 向塞尚致敬的靜物畫

有個性的畫家 (翻成白話文,就是脾氣不好或古怪的畫家),最喜歡畫的幾種主題:其一是自畫像,其二三就是風景畫,或靜物。

自畫像可以省下模特兒費用,可以嘗試自己想實驗的畫風,無須昧著良心幫顧客肖像畫作假,或是被抱怨!例如,對自己長相信心十足林布蘭特梵谷,自畫像就是他們最喜愛題材之一。(當然,真實的理由其實很心酸!)

以風景畫或靜物當對象,更棒!
 
風景或靜物不但不會碎碎唸,而且還不會亂動!
有經濟基礎的畫家,可以住在風光明媚的地點,到處戶外寫生,例如:繼承家產的塞尚,畫了一系列知名的家鄉、南法與馬賽港的風景畫作!

梵谷這樣,得罪所有親朋好友、最後又住進精神病院的畫家,最後只得以醫院中可看到的向日葵與鳶尾花為作畫對象。

常玉的靜物畫,其背後應該也是證實他少年得志、EQ暴衝後來經濟拮据的後果。

常玉《菊》

常玉靜物畫初看當然會嗅到一股東方人文畫蘊含西方哲思的味道。
有一種看到中國剪紙畫的錯覺,細緻雅致,充滿工筆繡花的味道。

常玉系列的靜物畫,充分運用《芥子圖畫傳》中描述傳統中國畫的19種畫樹運筆術,與其長條直式的畫框比例,讓我覺得好像看到成列的傳統木花格窗,或是蘇州園林花窗之漏窗文人藝術。

常玉《花》系列的靜物畫
中國傳統木花格窗

蘇州園林花窗之漏窗文人藝術
但是,教主仔細推敲常玉的靜物畫,還看到他所在當時巴黎的「巴黎畫派」畫家們對彼此畫風的影響,惺惺相惜與相互砥礪的突破。

當時的巴黎提供了全歐最自由的討論和眾多的展覽機會。這些巴黎畫派的畫家,即泛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活躍於巴黎的一群國際畫家,例如:馬諦斯、莫里迪亞尼。許多都不是巴黎人、甚至不是法國人,但他們在巴黎發展出各種現代藝術運動,例如:知名的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也更鞏固了巴黎成為現代藝術中心。

「巴黎畫派」畫家,莫里迪亞尼《女人》肖像
常玉也算「巴黎畫派」其中一員。
從他的畫中我可以看到東西藝術家的相互影響,以及常玉如何對塞尚立體派動態構圖反透視構圖法致意!

其實,靜物畫並不如大家想像地那樣單純,靜物畫是畫家心中哲思的一種呈現。呈現畫家心目中的小宇宙,無論在東方與西方都一樣。

快速回溯一下東西方的靜物畫發展。


中國靜物畫的梅蘭竹菊
東方較西方早一點開始描繪花鳥畫(靜物)
花鳥畫在兩漢六朝已初具規模,在其後長期的發展中,充分中國文人的審美觀,與拐彎磨腳 (罵人) 的特性,以寓興、寫意為創作傳統,成為中國人緣物寄情、抒發胸中臆念的藝術課題。

後來許多實話說不出口的文人,都愛用中國靜物畫的梅蘭竹菊,凸顯自己高風亮節的情操,就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西元70年龐貝古城遺址的壁畫,與2世紀馬賽克壁畫,都繪有水果、魚類、蔬菜等靜物

西方最早出現的靜物畫,可追溯到古埃及墓室、古希臘及古羅馬壁畫。
當時在神廟壁畫上描繪豐盛的食物,象徵已故者死後也可以享用豐盛祭品。概念跟東方廟裡貢桌上,放鮮花素果貢品的概念類似!

直到16世紀靜物畫才逐漸成為獨立畫種,開始在義大利、荷蘭等地流行,多以花卉、器皿、食物居多。
比利時畫家老歐斯亞˙比耶特(Osias Beert the Elder)《靜物:盤上的生蠔、水果與醇酒》
隨著時代演繹,靜物畫在17世紀被炫技的荷蘭畫靜物畫家,推上高峰!
當時富有中產階級的崛起,宗教畫不再是唯一的賣家,靜物畫中繪製的奇珍美食,中產階級喜歡吃的龍蝦、水果、牡蠣、葡萄、美酒與各種奢華享受,富麗的波斯地毯、鮮藍色的瓷器與色澤燦亮的水果,都是紀錄並炫耀這些資本家自己的財富與豪奢
17世紀荷蘭靜物畫家卡爾夫(Willem Kalf),《靜物畫: 龍蝦
更有趣地是,當時靜物畫家很少透過委託畫作,由畫家自由心證選擇題材與取材擺放方式,再委由畫商代為銷售,或是畫家放在畫室代價而估。因此,靜物畫更是畫家心中小宇宙的實踐樂園畫風的自由實驗與炫技的樂土

其後風起雲湧的各種歐洲人文哲思,當然也以寓意的方式出現在靜物畫中。
19 世紀後的靜物畫,開始更表現出藝術價值、對於時空結構的探討與藝術家的情緒。例如梵谷的靜物畫《鳶尾花》,赭黃與靛藍的互補撞色,色彩與筆觸充分呈現外表燦爛繽紛,內心卻焦躁地快要狂暴的心情。 

梵谷的靜物畫《鳶尾花》
這種配色讓我聯想到常玉的這幅赭黃與靛藍的互補色調與構圖。看似平靜的劍蘭插在花瓶中,白色桌布構圖刻意呈現歪斜不平行畫紙的動感構圖,一隻俏皮小貓從桌邊爬上來。

常玉《花》

不知道下一步是,牠終於爬上桌面踢翻玻璃花瓶?
還是牠拉著桌布滾落桌腳,然後整瓶花被牠連帶拖下來摔碎在地?
 
你覺得這種不穩定的俏皮,看似輕鬆,是不是也反映常玉對現實感到不安定的心?

常玉《花》中的小貓(局部)
談到常玉的靜物畫中常見這種不穩定的構圖,我覺得他在向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動態構圖與「反透視法」致意,但是也與國畫傳統中的多焦點寫意透視不謀而合!

看一下塞尚的動感構圖,無論是靜物畫、風景或人向,基本上都有一點點歪斜。塞尚是刻意用這樣的構圖,在2D繪畫中產生3D真實世界的動感。各位可以試試用電腦把塞尚的靜物畫旋轉成水平垂直,你會發現畫面中的動感瞬然消失。



塞尚《玩紙牌的人》,基本上都有一點點歪斜的「動感構圖」
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所創的「反透視法」,是故意違反一般透視「近大遠小」的規則,它顛覆文藝復興後以線性透視法畫3D空間錯覺的技巧。因為傳統透視法只能畫出固定時刻、單一視角呈現的畫面。

塞尚靜物畫經常喜歡用「遠大近小」的構圖方式因為他並不想刻意畫出「逼真」效果,而想表現物體的動態結構、相互關係和色彩。他創造的空間構圖與色彩,有強烈視覺引導。《靜物》一畫觀眾目光馬上被吸引到白桌布上發光的橘子和蘋果,是他最想營造、有抽象意含的視覺焦點。


塞尚《靜物》
塞尚為什麼要畫這樣不合常理的畫面角度?
因為除了X+Y+Z3度空間外,他還想加入時間,抓住動態的時間軸,呈現4D空間畫面!

塞尚的反透視法,目的是為了畫出幾秒鐘前視覺殘影,或是以較大的量體表現觀賞者對該物件最注意的部分印象,因此可以犧牲正確透視。

角度的多樣性和視覺角度的重要性,成為後來立體派的基礎。

所以被描繪的物和人並非靜態,它好像向觀賞者走出來,做360度「立體」印象的展現與自我介紹。想像一下畢卡索畫的女人,就是不同時間女人形象與性格重疊的結果,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女人及個性!

常玉《荷》
常玉《荷》(局部),遠大近小的透視法

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常玉的靜物望月的構圖,充滿了塞尚反透視圖的概念。請觀察花盆的構圖,「遠大近小」的花盆構圖,小花貓翻滾與略為傾斜的桌沿水平線,都是向要呈現一種靜態中的動感。
常玉《望月》
常玉《望月》》(局部),遠大近小的透視法
進一步觀察常玉的用色,色調與色感多半非常中國。雖然使用西洋油畫的顏料色彩,卻多半表達的是國畫顏料色彩的色系,很有意思,但非常不容易

因為那種國畫傳統色彩,如:花青、 藤黃、赭石、洋紅、胭脂、石青、石綠、湖粉,明度、彩度與西洋油畫顏料都十分不同,在科技調色不發達那個年代,要調製成那樣的色彩,常玉真的需要非一番工夫。

常玉《瓶花》動態構圖,野獸派現代藝術的強烈色彩
即是如此,常玉畫的色彩還是有很多不同的代表性。
我看到常玉在之中國繪畫的現代新嘗試,做了許多tone”色彩的想像。
例如這幅《瓶花》除了動態構圖,有野獸派現代藝術的強烈色彩。
 
看到萬物靜觀皆自得這幅畫,濃重的綠藍背景,跳烘托出花果葉的樣子,更有一種文藝復興時期靜物畫色彩的感受。

常玉《萬物靜觀皆自得》
常玉《萬物靜觀皆自得》(局部)
不禁讓我想到16世紀義大利靜物畫《靜物: 花、蔬菜與二隻蜥蜴》的用色與鏤空枝葉的構圖。
16世紀義大利靜物畫家《靜物: 花、蔬菜與二隻蜥蜴》(局部)

常玉的花系列的靜物畫讓我感受到與西方不太一樣的方式,猶如東方插花與西方插花流派的不同哲思。

歐式插花是喜歡呈現花團錦簇澎湃旺盛的樣式。
東方插花則喜歡呈現出枝葉自然的形態,講求一種抽象的意境與構圖。

東方與西方美學的哲理,在常玉靜物畫的抽象與具象、寫意與真實的哲思之間,自然遊走著。

常玉靜物畫具象東方插花的抽象意境與構圖

圖片來源: Wikipedia & 網路&教主攝影
圖片來源僅作為個人紀錄,非商業用途
若有版權疑慮請連絡告知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